选择语言

器官芯片

器官芯片(Organs-on-Chips)是一种融合微流控技术与细胞生物学的先进体外模型系统。通过在微米级通道与腔室中培养细胞,器官芯片能够精准模拟真实器官的微环境、生理功能及细胞动态行为。这些芯片通常由透明、生物兼容的材料制成,便于实时成像与动态调控。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相比,器官芯片在药物筛选、毒性检测、疾病建模等方面提供了更具生理相关性的研究平台。随着生物医药行业对高通量、高精准度前期药物测试需求的增长,器官芯片正逐步成为提升药物开发效率、降低成本并提高临床转化成功率的关键技术。
通过Acro Certify ,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携手Netri,可为您提供标准化、高质量的器官芯片产品,并配套系统化的培训与专业的技术支持,助力高效开展体外建模与功能研究,推动科研成果加速向临床转化。

器官芯片产品

  • NeuroFluidics™
  • NeuroFluidic MEA™
  • MultiFluidics™
  • 器官芯片套装
  • 培训与技术支持

NeuroFluidics™

NeuroFluidics™是一款专为神经科学研究打造的器官芯片平台,结合微流控通道与神经细胞培养技术,能够在体外模拟大脑的生理功能与神经回路。该平台采用标准化的NeoBento格式,最多可容纳4个QuarterBentos(即最多16个芯片)。NeoBento支持多种芯片组合形式,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轻量版(LIGHT)或完整版(FULL)配置。此外,平台还支持自由选配DuaLink、DuaLink Shift或TriaLink等芯片类型,满足多样化的研究需求。
NeuroFluidics™是一款专为神经科学研究打造的器官芯片平台
DuaLink
DuaLink
适用于两种细胞类型的共培养
DuaLink Shift
DuaLink Shift
适用于突触隔离研究
TriaLink
TriaLink
适用于三种细胞类型的共培养
产品特点:
微流控空间分区设计: 通过精细的微流控结构,实现神经元亚型或脑区的空间隔离,支持构建具有方向性的神经连接网络。
标准化高通量格式:NeoBento采用标准ANSI格式,通用性强,操作便捷,可直接兼容常用细胞培养与成像设备,如同使用96孔板一样方便。
兼容多种神经细胞类型:适配原代神经元、iPSC来源的神经元、小胶质细胞及共培养体系,满足多样实验需求。
支持复杂神经回路建模:结构设计可引导轴突生长、促进突触形成与信号传播,有助于还原神经回路功能。
适用于退行性病变研究:支持长期培养与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,有助于研究神经炎症及退行性病理机制。

产品列表

应用案例

将E18大鼠胚胎来源的海马神经元接种于NeoBento™的培养通道1(Culture Channel 1),皮层神经元接种于培养通道3(Culture Channel 3),构建体外共培养体系。通道预先包被聚-D-赖氨酸(PDL)与层粘连蛋白(laminin),以促进神经元的黏附、生长及神经网络的逐步成熟。培养过程为期21天,期间每周更换培养基三次,以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。

为评估神经元的状态和成熟度,使用β-III-微管蛋白(β-III-tubulin)和DAPI对细胞形态进行可视化染色,并使用MAP2对神经元树突进行标记,以评价其成熟情况。同时,在第7、14和21天使用MEA进行电生理记录,测量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。

应用案例

A. 大鼠海马神经元(Culture Channel 1)和皮质神经元(Culture Channel 3)的免疫荧光染色图。结果显示,神经元成功附着于培养通道,并能够延伸出轴突。DAPI标记细胞核(蓝色),β-III-微管蛋白标记胞体与轴突(绿色),MAP2标记树突(红色),比例尺500µm
B. 第15天大鼠神经元共培养体系的明场图,可见神经元轴突明显延伸
C. 第7、14和21天共培养体系的光栅图(记录时长为300秒)。神经网络自第14天起出现同步化放电活动,并在第21天达到更显著的同步水平,表明网络功能的逐步成熟
D. 第7、14和21天共培养体系中,培养通道与连接微通道的平均放电频率(MFR)对比。结果显示,MFR随培养时间显著上升。第14天时,连接微通道中已检测到较高的自发性电活动(0.8 spikes/s),而培养通道中的MFR为0.3 spikes/s,表明连接微通道内轴突通路的功能发育可能更快

探索更多类器官产品及服务

  • 背景
  • 器官芯片产品
  • 产品列表
  • 应用案例
  • 探索更多类器官产品及服务